■李軍
無魚不成席。
大魚不如小魚,民間有不少小魚名吃。大魚大肉,與綠色食品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小魚則是原汁原味。
宿遷,水網(wǎng)縱橫,小時候,抓魚容易,有水就有魚。只要有水,堆個泥鰍堰子,刮凈水,就有一二斤小魚。上學放學途中,可以逮斤把魚。我們主動把魚弄干凈,放點鹽,把魚擺在鍋臺上。一般是做“小魚鍋塌”,也叫“小魚鍋轉(zhuǎn)”。
“小魚鍋轉(zhuǎn)”———即今天的“小魚鍋貼”。像許多名吃一樣,一般都要給它一個和皇帝相關的傳說,傳說與朱元璋草莽時相關。雅稱“三鮮小魚餅”,民間叫“皇帝餅”。
漁家“小魚鍋塌”,魚是“小魚”,鍋是鐵鍋,急火燒之容易快熟,面和得較稀,貼在鍋邊總要往下墜,就“塌”下來了,熟后上薄下厚,故叫“鍋塌”?;蛉胨氪纾馃?、湯汁四濺,故熟后餅底邊有一溜子沾有魚湯。一揭去鍋蓋,面餅沾著魚鮮,魚又帶著餅香,撲鼻而來。
“貓狗清蹲”———駱馬湖邊一道被普遍認可的名菜。做法獨特,燒出來湯鮮味美,吃起來舍不得吐骨刺了,湯全喝光。那些習慣了在主人吃飯時,蹲在桌子底下等骨頭和魚刺什么的貓狗們,就只有清蹲的份了,人們就給這道菜起了個“貓狗清蹲”的名字。只有在宿遷能吃到菜,因它的取料主要是用一種生在駱馬湖、人們都叫它“小羅漢”的魚做成的,也有地方稱“肉蘿卜”。“煎餅卷小魚”———就是卷“小干魚炒辣椒”,煎餅是很脆的小張煎餅,或是大張煎餅切塊,或是油炸小魚,很香脆。
“魚凍子”———小魚的刺小而軟,肉嫩而滑,骨肉熬成凍后都能吃,肉嫩又能充分溶入湯中,做成魚凍后富含營養(yǎng)。熬制時,把魚處理洗凈,再把魚切成小塊,加上適量的調(diào)料,油炒十幾分鐘,然后再加清水,用旺火煮熟后盛于碗中,冷卻凝結(jié)后就可以吃了。
魚俺所欲也,不是魚,是美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