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新聞網訊 (記者 郭言)為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動。昨日,我市啟動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示范月”活動,著力開展志愿服務進社區(qū)集中行動。此次活動由市文明辦和團市委聯合發(fā)起,歷時一個月,主要圍繞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所需,積極開展“三創(chuàng)聯動”、文明引導、社區(qū)便民、生態(tài)環(huán)保、文化惠民等主題志愿服務,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志愿服務項目的示范效應,全面掀起學雷鋒志愿活動高潮。
志愿服務傳遞社會溫情
昨日上午,在宿遷金鷹購物中心東側的志愿者服務V站內,宿遷學院的一支志愿者小分隊正在整理工具,換上志愿者衣服,開展半天的志愿服務。
志愿者們自帶掃把、畚箕、鏟子等清潔工具沿著馬路兩側的人行通道,認真清理了“牛皮癬”、樹枝上懸掛的塑料袋、草坪上的啤酒瓶、道路上的煙頭、瓜子殼等雜物。
來自宿遷學院志愿者劉蓉蓉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所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對于她來說,志愿者所做的事情不能按大小來評判,志愿服務更多地傾向影響和號召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果每個人都是志愿者的話,那么所做的事情再小,也會變得很大。
在寶龍城市廣場東側的十字路口,車水馬龍,人流量很大,大學生志愿者張鵬是這個十字路口的交通志愿者。他告訴記者:“交通志愿者的工作看似十分簡單卻非常辛苦。但我覺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
記者了解到,像劉蓉蓉、張鵬這樣的志愿者在宿遷還有很多。目前,市區(qū)注冊志愿者達8.6萬人,下設志愿者協會、分會和服務隊等志愿者組織77個,占城市建成區(qū)常住人口總數的16.4%。
志愿服務走近百姓身邊
昨日上午,在宿豫區(qū)雨露社區(qū)服務中心附近,來自宿遷市中醫(yī)院的醫(yī)生志愿者們正在為社區(qū)居民開展義診活動。一傳十、十傳百,不一會,義診活動現場就排起了長隊,很多居民都為這種貼心的舉措贊不絕口。
在樓下,大人忙著檢查身體;在樓上,小朋友同樣玩得很盡興。在雨露社區(qū)的留守兒童關愛活動中心,來自宿遷學院的志愿者們正耐心地輔導孩子們美術課。鼻子、耳朵、頭發(fā)用什么顏色,如何上色,志愿者們教得仔細,小朋友們學得也認真。
為什么選擇參加這個活動,志愿者李俊生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在大學里面調研的時候發(fā)現, 面對功課和作業(yè),如今的小學生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留守兒童,他們沒機會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壓力,容易導致他們的性格越來越內向。所以,我們就想了這個方法,利用每個周末的時間,幫助他們釋放一些壓力。”
志愿活動需要你我參與
“‘倡導低碳環(huán)保出行,建設文明衛(wèi)生宿遷’徒步公益活動,誠邀社會各界愛心環(huán)保人士一起加入到千人徒步公益行活動中來,用眼發(fā)現古黃河之美,用心感受古黃河的變化,用相機或手機隨手拍下古黃河之美景……”昨日,記者打開宿遷市志愿服務公益平臺發(fā)現,類似這樣的公益活動比比皆是,而且每個活動都特別火。正如這個“徒步公益活動”已有60人報名參加。
“城市文明我宣傳活動、城市家園我美化活動、城市建議我征集活動、社區(qū)志愿服務站普及提升行動、鄰里互助志愿行動、志愿服務社區(qū)結對活動、公共文明引導行動、文明交通周周行、服務窗口志愿引導服務……在這個示范月期間,市文明辦、團市委、市志愿者總會前期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了80余個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這些活動的開展也將積極引導和帶動市民群眾廣泛參與到學雷鋒活動中。”市志愿者總會負責人汪智超說。
據了解,為了充分發(fā)揮“好人效應”,活動也鼓勵參與者將發(fā)生在自身及身邊“學雷鋒”的好人好事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上傳至新浪微博(@宿遷志愿者)或“宿遷共青團”微信平臺參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