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沒有暫停鍵,站在水里的商戶老板們就這樣繼續(xù)營業(yè)。
浙江在線10月08日訊 五堡綜合農(nóng)貿(mào)市場,是人口密集的五堡一帶中,最大的一個菜市場??勺蛱熘形?1點,當我趕到這里時,通往這座市場的道路,已成澤國。
由于地處五堡三區(qū)附近,市場離北面艮山東路和南面的杭海路都有700米左右的距離,但無論選擇從哪頭進去,都得趟過700米“河道”。
本報訊在長假前,這座已稍有年份的市場正進入改建期,商戶們在10月2日到3日之間紛紛搬入了原市場邊的一處臨時市場點。
可搬家后新開張的生意還沒做滿4天,這里的商戶就在昨天一早陷入了積水帶來的麻煩與尷尬中。一如昨天杭城無數(shù)個積水路段的剪影一般,忙碌而無奈。
這個臨時市場位于一棟建筑的一樓,由于建筑整體地勢低洼,低于四周路面很多,路面上的積水幾乎是不受阻攔地向著臨時市場里流去。而市場內(nèi)的積水已經(jīng)超過了40厘米,直逼記者的膝蓋位置,這讓這座容納著30多位商戶的臨時市場,看上去更像一個游泳池。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看到大多商鋪依舊頑強地經(jīng)營著。“老天不給力,咱們自己不能不爭氣。”市場里賣雜貨的朱大哥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露出一個苦笑。
“我早上五點就趕緊趕來了,但水已經(jīng)滿上來了,只能撈多少算多少了。”李大姐在市場經(jīng)營干貨生意,所販賣的皆是大米、辣椒、黑木耳這些不能沾水的商品。
“光這袋子辣椒,成本就要上千了,都是我從水里重新?lián)破饋淼?。看樣子也是不能再賣了。”李大姐是江西人,來到杭州也有七八年了,卻還是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的臺風陣仗”。她說,這場雨,估計三四萬的損失是逃不掉了。
回憶起凌晨的情景,李大姐說自己是最早趕到市場的商戶之一,“大家都是聽著雨下得那么大,紛紛趕來看一看。”
就這樣,在尚未明亮的天色中,李大姐和商戶們匆忙開始了自救。他們冒著雨趟水到附近尋找一切能夠阻攔積水灌入的東西,廢棄的青石磚、服裝廠的邊角料、破損的水泥塊……商戶們很快在門口搭建起了兩個臨時門檻,甚至在一段時間里成功地將倒灌的水量壓制到了極緩慢的程度。
“畢竟堵在門口的東西少,始終是攔不住水的。”童先生在市場中經(jīng)營冷凍商品,擁有六七個大冰柜。在水流減緩后,童先生忙著將冰柜墊高,但很快,積水再度沒過了冰柜,一場看誰墊得高的比賽就此開始。
昨天下午1點,上午趕來的消防官兵和市場管理方的三臺水泵進行了6個小時的抽水。但市場里的水位依舊穩(wěn)定在40厘米左右。商戶們將該搬的東西都搬到了高處,踩著沒過膝蓋的積水,經(jīng)營肉類與蔬菜的幾家商戶就這樣開始了營業(yè)。“暫時也沒更好的辦法了,畢竟日子還是要過啊,好多人還在等著買菜回家做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