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們在專家的指導下觀察鳥類。
浙江在線11月04日訊 昨天上午8點左右,杭州西溪濕地蓮花灘觀鳥區(qū)來了一群手拿望遠鏡的小朋友。他們是參加杭州市第五屆小學生觀鳥賽的選手們,在這里進行賽前的實地培訓。
陰沉沉的天空,絲毫沒有影響到小朋友們觀鳥的興致。
現(xiàn)場有浙江野鳥會的專家手把手教
由本報聯(lián)合浙江綠色共享教育基金會、杭州市林業(yè)水利局、杭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主辦的“2013綠色共享杯·杭州市第五屆小學生觀鳥賽”,將于下個月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蓮花灘觀鳥區(qū)舉行。比賽前,浙江野鳥會將組織專業(yè)人員對報名參賽學校進行兩次賽前培訓。其中,野外觀鳥指導及觀鳥基礎(chǔ)知識介紹培訓,已經(jīng)在上個月完成。
昨天則是實地野外觀鳥指導、熟悉比賽場地培訓(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一到蓮花灘觀鳥區(qū),小朋友們就拿著望遠鏡東瞅瞅西看看。浙江野鳥會的祁老師見狀,連忙教大家正確的觀鳥方法:“先用肉眼尋找固定目標,比如房頂、樹葉,找到鳥了,再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一開始就用望遠鏡,效率不高的。”
昨天的天灰蒙蒙的,是下過雨的陰天。祁老師說,陰天觀鳥有利有弊——“能見度不是很高,可能觀鳥會受到一定影響。不過陰天鳥類基本上都會出來,見到的種類會比較多,這是好的方面。”
“看那邊樹上,有兩三只,看看是什么鳥?”祁老師輕聲地向小朋友們提問。小朋友們紛紛拿起望遠鏡,有的小朋友開始描述起來:“額頭是黑色的,眼睛后方和下巴是白色的,形成一個白色的環(huán),身體是黃綠色的……”
“是白頭鵯,我知道了,是白頭鵯!”有小朋友興奮地告訴老師。
“對。大家再安靜下,仔細聽聽它的叫聲,是不是有點沙啞?白頭鵯的叫聲就是這樣的。”祁老師說。
實地培訓前多數(shù)同學已做足功課
行知小學的翁心悅,這次實地培訓帶了一個iPad,里面存了1000多種鳥類的圖片和說明。她告訴記者,他們學校是上一屆觀鳥賽的冠軍,“不過哥哥姐姐們都已經(jīng)畢業(yè)了,現(xiàn)在我和同學接過接力棒,好有壓力的。”
“我看到喜鵲了,你看,在飛的那個,尾巴很長。”翁心悅指了指遠處天空中在飛的一只鳥,飛過上空,停在了一棵樹上。
“哇,好多麻雀。”有同學驚呼。“麻雀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呢,這個是樹麻雀。”翁心悅糾正說,“臉頰有黑色頰斑的是樹麻雀,沒有黑斑的是山麻雀。”翁心悅的一番解釋贏得老師們的表揚。
“我看到白鷺了。”這時,南肖埠小學的邵杭聰輕聲招呼小伙伴們。河對岸一只白色的鳥一會兒在水里啄幾下,一會兒又跑上了岸,用肉眼只看到一團白白的,用望遠鏡才看得清楚,嘴和腿是黑色的,趾是黃色的。
就在大家認真觀察白鷺時,天上飛過一只體型較大的鳥。“這是什么鳥?”小朋友們發(fā)問。“夜鷺。仔細看看,頭頂、后頸、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有2到3根狹白色冠羽;下體白色;翅及尾羽灰色……”老師給大家介紹,“夜鷺比較肥,白鷺比較瘦。”
為了得到望遠鏡認真準備比賽
邊觀鳥邊往前走,聽到一位小朋友在嘀咕:“一等獎的獎品是望遠鏡,我們?nèi)绻玫谝?,就有望遠鏡啦!”說話的是德勝小學的吳雅培。原來,為了參加這次觀鳥賽,她和奶奶一起去挑了一個望遠鏡,但是浙江野鳥會的專家說,她挑的望遠鏡不太專業(yè)。
“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這次帶的望遠鏡,大多數(shù)都不是很專業(yè)。”祁老師說,“現(xiàn)在7到10倍的普通望遠鏡對于旅游、觀看運動比賽、望望風景等已經(jīng)夠用了,但是拿來觀鳥的話還是不行的。觀鳥對于望遠鏡的成像要求比較苛刻。”
吳雅培喜歡鳥類,之前就在學校的愛鳥知識競賽中獲過獎。“我喜歡羽毛比較漂亮的鳥,大概認識十多種,這次又認識了6種鳥,基本上是黑色或者灰色羽毛的。今天大山雀沒有看到,不過聽到它的叫聲了,比較清脆。”
她說回家后,要搜集更多的資料,特別是西溪濕地的常見鳥類,爭取比賽的時候多認出幾類鳥,“西溪濕地常年可見的有100多種鳥類。易見鳥種有白鷺、白頭鵯、樹麻雀、珠頸斑鳩、夜鷺、大山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