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4日訊 “真沒想到,雙目失明的人也能織出這么精致的毛衣!”
上周末,下沙街道舉行“沙民”藝術展,社區(qū)居民們送來的繪畫、書法、攝影、手工藝等作品在文化中心一樓大廳里展出。
在眾多的作品中,新元社區(qū)阮女士送來的三件毛衣,引起了參觀者的濃厚興趣。阮女士今年63歲,是土生土長的下沙人。她告訴大家,一歲時生過一場大病,之后眼睛就看不見了。
不過,雙目失明,一點都不影響阮女士的編織水平。旁邊的社區(qū)居民們告訴記者,阮女士的這一手技術,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經遠近聞名了。
上世紀90年代,下沙婦女之間流傳著一本編織“圣經”,叫做《上海棒針編結500例》。書里寫的織法,下沙只有阮女士一個人全部都會。
后來,市面上出了新的編織花樣,阮女士又專門跑到汽車東站那邊的編織店學習。
一開始,人家擔心她什么都看不見,學起來會吃力。沒想到,她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基本上別人說兩三遍,她就能織出來了。
“我眼睛看不見,學織法的時候,每次都要請人家多講幾遍。我覺得,學織毛衣需要空間想象力好,是要有點悟性的。”阮女士對記者說。
她的毛衣織得又快又好,平均每個月可以織四件大人穿的毛衣,所以當時喬司、九堡一帶的人也遠道而來,請她織毛衣。
于是,干農活不方便的阮女士,干脆幫別人織起了毛衣,當作一個賺錢的副業(yè)。
“我給人家織毛衣,賺的是加工費,按照毛線的重量收。一開始,我的收費比較便宜,大約是每兩2毛,后來找我織毛衣的人越來越多,加工費漲到了每兩4毛,行情最好的時候,我織的毛衣收費要每兩3元呢。”阮女士說,“不過,現(xiàn)在年紀大了,精力不夠了,只能偶爾幫親戚織織衣服,不再接外面的活兒了。”
如今,年輕人中會織毛衣的越來越少,給家人朋友送一件親手編制的東西,成了挺奢侈的事。圣誕、新年馬上要到了,記者特意請阮女士來教教大家怎么織一件“溫暖牌”圍巾,簡單又實用。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跟著右邊的示范動作來學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