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他在福利院落網(wǎng),緣于吹牛說漏了嘴
16年前,竇某在遼寧阜新老家持刀將人捅死后,隱姓埋名,開始逃亡。
16年間,他東躲西藏,輾轉(zhuǎn)全國多個省份,每日在不安和驚恐中,只有靠酒精的麻醉才能入睡。
16年后,竇某終于在杭落網(wǎng)。被杭州余杭民警帶走時,竇某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故事,并直言“解脫了”。
6月3日中午,余杭警方接到轄區(qū)內(nèi)福利院工作人員報警稱:“我們救助的一名男子和人吹牛時,嚷著自己十幾年前,曾在遼寧拿刀捅過人。吃不準真假。”
瓶窯派出所民警去福利院將男子帶回。男子自稱“張軍”,27歲,上海人,家住松江區(qū),父母雙亡,自己沒戶口,母親病逝時,喪事是鎮(zhèn)政府給辦的。他又講述了一個8歲男孩獨自在全國各地闖蕩的故事。
“找不了工作,打短工。住不了旅館,睡橋洞。這次是5月8日在外酗酒失態(tài),又無家可歸,才被救助站人員送到余杭瓶窯鎮(zhèn)某福利院休養(yǎng)的。”
說起辛酸過去,“張軍”頭頭是道。查證“張軍”身份時,民警果然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相關(guān)情況。
民警直接詢問“張軍”,是否有案在身,男子低頭不語。
經(jīng)多方聯(lián)系,余杭警方發(fā)現(xiàn),遼寧警方在一份長期協(xié)查中,提到過一起16年前發(fā)生在遼寧阜新的命案。
命案在逃嫌疑人竇某(37歲,男,遼寧籍)雖然與民警眼前的“張軍”有些相似,但這么多年下來,一個人的變化早就無法估計。而且,眼前的“張軍”說的話,聽不出東北口音。
為謹慎起見,余杭警方立即聯(lián)系遼寧民警到余杭。
6月4日晚上十點多,遼寧阜新警方專案組民警抵達余杭。
乘張軍不備,民警突然喊出竇某的本名。他先一愣,接著垂下頭輕聲說:“我以前確實姓竇。”
竇某交代了16年前的命案。
1998年2月7日晚上,時年21歲的竇某,和幾個朋友在阜新一家臺球房打球,看到一男子戴著帽子進臺球房,竇某突然起了惡作劇的念頭,將男子的帽子搶過來。戴帽男和他的朋友不肯,雙方起爭執(zhí)。
竇某用刀刺向戴帽男的朋友崔某,崔某倒在血泊中。自知闖下大禍的竇某,連夜逃離。
竇某化名“張軍”,并編了個故事:家住上海,父母雙亡,身為孤兒,四處流浪。
16年來,竇某相繼去過上海、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東等多地,后落腳杭州。
竇某說,因惶恐不安,自己每到晚上,都要靠酒精麻醉,才能入睡。
時間久了,他染上了酒癮。
他指著頭部右側(cè)一塊非常明顯的凹陷說,這就是因醉酒嚴重摔傷導致的。
而這次之所以會說漏嘴,也是因自從被福利院收治后,一直沒能碰過酒精。
忍受不了禁止喝酒的規(guī)矩,他覺得日子非常憋悶,便和別人吹起牛。
一個不當心,竇某說漏了嘴,把十幾年前曾在遼寧捅過人的事說了出來。
竇某這起案件,將由遼寧阜新警方進一步調(diào)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