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當施與者是全國各地素不相識的人時,這種感恩又該怎么做呢?昨天,來自四川汶川縣水磨鎮(zhèn)的余平俊一家,用一種特殊形式表達了這種感恩。
七年前,他們的家被地震震沒了。七年后,作為一家頂梁柱的余平俊突發(fā)腦溢血,失去了救治的機會。只剩下孤兒寡母的家庭,毅然選擇了捐獻器官的方式,感謝所有曾幫助過他們重建家園的人。
昨天,46歲的余平俊捐獻出了心、肝、腎,幫助四名處于瀕死邊緣的患者重獲新生。
吃完早餐,父親突發(fā)腦溢血
老吳,余平俊的工友兼老鄉(xiāng),過去幾年里,他們倆常搭檔到全國各地的工地去干活。一個多月前,杭州到黃山的高鐵建隧道需要工人,老吳先到,看還缺人,就叫來了余平俊。
“身體很壯實的,連感冒都很少有,真的沒想到會發(fā)生這樣的意外。”昨天上午,余平俊被推進了手術室,捐獻器官,老吳陪著余平俊的妻子和女兒在手術室外,惋惜不已。
9月11日早晨7點半,老吳和余平俊照常吃早飯。這個工地,他們剛做了一個月,如果一切順利,能領到5500元的工資。余平俊是家里經(jīng)濟支柱,每次領到工資,大部分都寄回家。
事情發(fā)生得很突然,吃完早飯后,余平俊就說頭暈,想躺一下,結果趟下又起來,并開始嘔吐,說話也不清楚了,老吳和工友馬上將余平俊送到醫(yī)院。
病情很兇險,余平俊被診斷出突發(fā)腦溢血,老吳馬上給余平俊的家人打了電話,余妻何貴勇和大女兒以及何貴勇最小的哥哥一同坐飛機趕到杭州,剛剛到廣西柳州念大學的小女兒也往杭州趕。
搶救一直在持續(xù),但并沒好轉的跡象,救回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最終,曾當過護士的大女兒提議,既然救不回來,不如替爸爸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把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出去,感謝以前許多幫助過他們不知名的好心人。
父女情深,堅信父親一定會同意
當余平俊的病床推進手術室時,何貴勇和兩個女兒都哭得像個淚人,何貴勇更是哭癱在地上。
“爸爸媽媽感情很好,從沒吵過架,爸爸出事后,半夜的時候我都聽到媽媽在哭,哭到天亮才停。”小女兒小雙說。
小雙說,從小,爸爸就沒打過姐妹倆,是那種話很少、卻很愛孩子的爸爸。
“我像爸爸,姐姐像媽媽,不過我們一家人感情都很好,雖然很小時,爸爸就出門去打工了,但他只要工作做完了,就會盡量回家和我們團聚。”小雙說。
這份濃濃的父女情,大女兒小玲也很有感觸,她拿出手機,找出一個多月前爸爸發(fā)給她的短消息。8月27日晚上9點11分,余平俊給小玲打了電話,小玲沒及時接電話,隨后余平俊發(fā)來一條短消息:“可愛的女兒,爸爸祝福你生日快樂?,F(xiàn)在我剛下班。”
“這是我和爸爸最后一次聯(lián)系,9月3日我也給爸爸打過電話,但一直沒信號,因在工地上班的緣故,他常接不到我們的電話。”小玲說。
聽到爸爸的噩耗后,姐妹倆的痛苦比任何人都多。當小玲建議捐獻器官時,這個決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也說服了年邁的奶奶,但遠在西藏打工、和余平俊感情最好的大伯打來電話,罵了小玲一通,覺得這個女兒太不孝了。
“我們老家都是土葬的,大伯覺得我們這么做是不給爸爸留全尸,但我相信,如果爸爸活著,也會支持我們的決定。”小玲說,七年前,汶川地震,全家的房子都震塌了,她和妹妹在學校里上學,幸虧疏散及時,沒有受傷,但是沒有吃的,沒有住的地方,后來全國各地的支援就來了,讓他們住進了臨時板房,開始重建家園。
“許多幫助我們的人,都不知姓名。沒有那些好心人的援助,我們不可能那么快重建家園。”小玲從手機里找出了自己現(xiàn)在家的照片,是紅色的磚瓦房,雖然不大,但很溫馨。
“爸爸捐獻出能用的器官,不光是感謝所有幫過我們的人,也讓我們留個念想,覺得爸爸沒離開我們,還活在這個世上。”小玲說。
懂事的小雙也開始謀劃,回學校后找一份兼職。失去了爸爸,她要更快長大,讓媽媽和姐姐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