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識一套原版民國《良友》畫報?欣賞當時的中國的精致和典雅?
故人心思,紙間傳遞,余溫百年,暖人心魄。
透過那些脆黃的書屑散落而下的凄美瞬間,民國那時的中國,到底有多少情事,無論美好的丑陋的,強壯的羸弱的。
“故紙溫暖•民國最美圖書典藏展” 2012年12月30日9:00在杭州錢江新城杭州圖書館讀者交流區(qū)隆重開展,一直到1月6日結(jié)束,免費對公眾開放。此公益展覽由中國電信浙江公司主辦,浙江美學學會、杭州圖書館、杭州文化娛樂品牌促進會協(xié)助,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導演、影像工作者、藏書家高小龍先生和著名出版人、紀錄片監(jiān)制南兆旭先生聯(lián)合策展。前300名參觀者可免費領(lǐng)取“故紙溫暖”精美筆記本1份!
此次展覽匯集了高小龍先生和南兆旭先生多年來搜集的民國經(jīng)典書刊近千件,讓廣大讀者朋友感受一個不一樣的經(jīng)典民國,領(lǐng)略那時代風華中雋永不息、溫暖人心的文化力量。希望每個看到他們的中國人,能夠從他們周身散發(fā)著的,依然典雅莊重的氣質(zhì)中,發(fā)現(xiàn)今天我們已經(jīng)缺失了很久的,不再輕易擁有的精致和美好。
除了展覽本身,主辦方中國電信浙江公司還安排了兩場精彩的文化講座和記錄電影《重回適之路》杭州首映活動,均免費對公眾開放:一是30日上午10點,展覽現(xiàn)場將舉辦南兆旭先生主講的《民國圖書裝幀之美》和胡新亮先生主講的《良友,時光不再,光彩依然》文化講座。二是30日下午2點,在浙江電信天翼藝術(shù)院線(杭州中山中路118號佐卡伊大廈)舉辦高小龍導演的記錄影片《重回適之路》杭州首映暨導演見面會。2012年高小龍先生完成了中國大陸第一部關(guān)于胡適先生的紀錄電影《重回適之路》。在少年胡適的成長地—安徽績溪上莊鄉(xiāng)、和晚年胡適的落葉之地—臺灣臺北兩處實景場所進行尋訪、發(fā)現(xiàn),藉由若干有思想深度和敏銳判斷力的學者如陳丹青、余世存、許知遠、熊培云等,以他們對胡適的認識和理解,展開胡適一生多個面向的敘述。在本紀錄片中,高小龍一人兼任撰稿、導演及攝影指導。本片已經(jīng)在關(guān)山月美術(shù)館、中國電信總公司、深圳大學、上海當代藝術(shù)館等地展映,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響應。




過去的女子大多端莊典雅,有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在里面?,F(xiàn)在的不少鳳姐們直白粗俗鮮廉寡恥。
參考信息一:高小龍故紙溫暖序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偶然機會,邂逅了一套原版《良友》畫報我在這里,赫然所見,與我生長的年代所受的教育里,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從那時起,我對那個往日中國里的一切,念念不忘,我癡迷于從那個時代留存下來的,躲過各種粗暴摧殘和劫難,九死一生活到現(xiàn)在的舊紙張,我在那些破損翻卷的書頁中搜尋,透過那些脆黃的書屑悄然散落而下的凄美瞬間,我很想知道,那時的中國,到底有多少情事,無論美好的丑陋的,強壯的羸弱的,都在一夜之間被掩埋了。
民國,是一個積貧積弱百病叢生的時代,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所經(jīng)歷的客觀條件最為不堪最為艱困的時代,這些穿越百年風雨頑強地活到今天的故紙片,蒼天并沒有讓他們的表情模糊,那些清晰地圖象和文字里,歷歷在目的,是一代兩代中國人,在那個國和家均為孱弱岌岌的惡劣條件下所進行的所有不屈和奮斗,我在小心的窺探,暗自捏著拳頭,我深刻地為我們這些后世子孫對這些歷史的忽略和遺忘深感愧疚和遺憾,六十多年來被我們忽視不見的,是一個意氣風發(fā),滿懷理想昂揚奮進的,活生生的一個大時代,無論光明無論黑暗,刻印于故紙之上的民國世界,都是那么明亮透徹。
我想,是時候讓更多的當代青年們了解和認識這些往事,是時候讓更多的人們知道我們以前的那個國家曾經(jīng)是多么的不容易,而那個時候的人們曾經(jīng)是多么地認真,執(zhí)拗。用善良,溫暖的心思,做一點一滴的努力,他們努力的目標,是企圖建設(shè)一個富強民主的新中國。
感謝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把這些歷史的恩物,重新捧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見識到,欣賞到。原本我對這些故紙的收藏,只是用來滿足躲在自家書閣里獨樂獨享的趣味,不久之前,當我第一次嘗試將一些書影放在微博上做個圖片分享之用時,突然發(fā)現(xiàn)圍觀和感興趣的大多數(shù),竟是以80后一代人為主,出乎意料,我想,這個世界真是進步了,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我為這些踉踉蹌蹌披瀝百年歷史風塵,滿載故事的故紙寶貝們,能夠客居到我這里,與我為伴,告訴我它們走過的風雨路,像是舊時的私塾,其他孩子們都去耍樂逃課了,獨剩老先生與我二人,我在念一堂奢侈的歷史課。我誠惶誠恐,深感榮幸。
“故紙溫暖”曾經(jīng)是我的一位收藏同好的網(wǎng)名,也是我未及道出的真切感受,現(xiàn)在,我們想大聲地將這個名稱唱將出來,廣為傳播,我們將這些美麗而滿懷哀傷的故紙寶貝們從遙遠的過去攙扶出來,希望每個看到他們的中國人,能夠從他們周身散發(fā)著的,依然典雅莊重的氣質(zhì)中,發(fā)現(xiàn)今天我們已經(jīng)缺失了很久的,不再輕易擁有的精致和美好。
如此,這些故紙故事,則可以勃勃生機,浸潤今人,故紙片上蘊藏在字里行間的信息和密碼,有光,發(fā)熱,或可給我們暗示,讓我們遙見明天的中國,真如那些往生的生命所愿,那是一個富強民主,人人得享自由,美好,富裕,公平公正的偉大中國。
故紙收藏的意義,不只在于欣賞民國圖書美麗的書衣封面,更在于,那生生一個民國世界,有我們從來不曾認識的丑惡和美好,以及,今天許多缺失殆盡的,人的樣子。
參考信息二:嘉賓簡介
高小龍
影像工作者
1991年由西安移居深圳
1993年創(chuàng)辦廣告影片創(chuàng)意制作公司
2000年任北京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宣傳片執(zhí)行導演
2001年任上海申辦世界博覽會宣傳片宣傳片執(zhí)行導演
2008年任2008北京奧運會導演組視頻影像工作室主任設(shè)計,執(zhí)導《歷史足跡》《筆墨紙硯》短片
2009年執(zhí)導CCTV形象廣告片《座位篇》
2010年任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導演、執(zhí)導《人物篇》《角度篇》
南兆旭
出版人,紀錄片監(jiān)制。
圖書作品:《中國全記錄》、《老照片-20世紀中國圖志》、《深圳記憶》
紀錄片作品:《深圳民間記憶》(8集)、《歲月山河》(16集)、《遷徙》(6集)
胡新亮
撰稿人、資深編輯
愛傳統(tǒng),愛良友
愿做良友精神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