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7日訊 在外人眼里,不惑之年的張某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剛換了新房,孩子懂事,妻子也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
可幾天前,一家銀行卻打來電話,聲稱要追討欠款90多萬元,說欠款人就是張某。
全家人驚慌之后斷定是銀行搞錯了,但張某的回答卻讓家人懵了:錢的確是他欠的。他兩三年間辦了十多張銀行信用卡,揮霍了近三百萬元。
而張某這么做僅僅是為了在朋友圈里有面子。
而在這件事中,存在問題的還有銀行。
張某辦卡消費(fèi)后每次只是還最低還款,銀行并沒有因此考慮他的還款能力,甚至因?yàn)閺埬趁看味及磿r還款,還提高他的信用等級。
民警說,其中有一家銀行,甚至一度將臨時額度提高到80萬元。這對于張某來說,無疑是直接給他現(xiàn)金。
民警提醒,這些年,隨著惡意欠款不斷出現(xiàn),早已給銀行敲響警種,不能為了爭奪客戶資源,追求經(jīng)濟(jì)利益,從而缺失管理。
“這樣的家庭,這么大一筆債務(wù),對于銀行來說,很有可能是一筆壞賬,最后損失還是銀行自己。”
目前,張某因涉嫌信用卡詐騙已被警方刑拘。
為了在朋友前有面子
他辦了10多張信用卡
戴著眼鏡、斯斯文文、衣著樸實(shí),眼前的張某給人一副學(xué)者的印象。
他本來在某大型公司上班,月入5000元。去年換了新房,孩子健康懂事,妻子工作穩(wěn)定。日子也算過得有聲有色。
可是他的家人不知道,張某的心思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
兩三年前,張某和朋友有一次聚會,那次聚會的規(guī)格頗高,費(fèi)用自然也不便宜。這勾起了他心底的虛榮。
雖然自己的日子也算殷實(shí),但畢竟是工薪家庭,又要養(yǎng)家又要供房,張某的收入完全無法支撐這樣的朋友聚會。他心里覺得很懊惱。
一次偶然的機(jī)會,張某辦了一張銀行的信用卡,額度不高,只有幾萬元。這卻讓他眼前一亮,覺得這么一張小小的卡片就可以撐起自己的面子了。
隨后,張某便開始瘋狂辦卡,只要是寧波有的銀行,他都辦了信用卡。面對工作人員的詢問,張某就說自己喜歡收藏愛好信用卡。
就這樣,張某擁有了10多張銀行信用卡。
然后,張某拿著這些信用卡去購買三江超市購物卡或者銀泰卡,再打折轉(zhuǎn)賣成功套現(xiàn)。拿到現(xiàn)錢后,張某一部分用于還信用卡最低還款,剩下便開始揮霍。
自從有了這些信用卡后,張某覺得自己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請朋友吃喝玩樂,帶朋友出去旅游,出手豪爽、大方,這讓他在朋友面前賺足了面子。
三年透支300多萬
都砸在了酒肉朋友身上
不過,張某這種拆東墻補(bǔ)西墻的做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jì)。他的欠款越來越多,直到幾天前銀行的討債電話打到家里。
眼看著紙包不住火,前天中午11點(diǎn),在家人的陪同下,張某走進(jìn)了江東經(jīng)偵大隊(duì)自首。
隨著民警調(diào)查展開,發(fā)現(xiàn)90多萬只是張某惡意透支中最大的一筆。
目前了解到,這兩三年下來,張某的欠款本金就有近200萬元,再加上利息滯納金,總金額多達(dá)近300萬元。
家人這才回憶想起,原先,張某一直都很好的,就在最近兩年,應(yīng)酬活動增多,到最后甚至都很少回家。
讓人不解的是,變得有錢的張某,并沒有將好處用于家人和自己身上,全都砸在了酒肉朋友身上。
面對低頭不語的張某,陪同前來自首的父親,又是嘆氣又是搖頭,不知說什么是好,“作死啊……”
民警說,以前辦理類似銀行卡惡意欠款,多為年輕人。收入不高,愛慕虛榮。
而張某工作穩(wěn)定,收入都還可以,早已過了愛慕虛榮的年齡了,沒想到卻干出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