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時間,足夠讓等待的希望逐漸干涸。但是,67歲的陳老伯與老伴依舊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著他們的孩子。
“按照時間算,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39歲了,要是還在身邊,早該成家立業(yè)了,我也該當爺爺了??扇缃?,卻只能對著老照片。也不知道兒子生活的怎么樣,還在不在。”
昨天下午,望著兒子12歲時的黑白照片,邱隘鎮(zhèn)橫涇村的陳大伯手微微發(fā)抖。這是兒子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張相片之一。
時間回到25年前,1989年10月25日的下午。
那年陳老伯42歲,正值壯年,14歲的兒子小志讀小學五年級。
當天下午3點多,陳老伯正在一家電鍍廠上班,兒子學校的老師打電話找他。他知道,兒子可能又闖禍了。
果然,老師說,小志下午沒來上課。
原來,早在小志10歲那年,他就開始夢想著闖蕩社會,并且第一次離家出走,當時家里人都找瘋了,結(jié)果在親戚家找到了。
從此以后,兒子就時常離家,尤其是在11歲那年,近似瘋狂,他去過杭州、到過上海,甚至還跑到了福建。
陳老伯軟硬兼施,想管住兒子,可小志依舊是我行我素。
這一次,陳老伯以為兒子一定又是跑出去了,過一段時間會回來。
可一年過去了,兒子依舊沒消息,陳老伯心里有點慌了。
1990年11月24日,陳老伯在法制日報上登報尋兒,結(jié)果沒等來兒子消息,卻引來了騙子,陳大伯還白跑了一趟舟山。
隨后的日子里,陳大伯夫妻倆陷入了無盡的思念,妻子經(jīng)常以淚洗面。
在親戚朋友的勸說下,1993年,他們又生了個女兒??蓪鹤拥膼?,一點也沒減少。
前段時間,得知有DNA尋人后,陳大伯又有了尋找兒子的勇氣,“我聽說采血檢測DNA,通過DNA失蹤數(shù)據(jù)庫就能查找失蹤的孩子,我的兒子失蹤25年了,我想在有生之年再看看他。”
前兩天,陳大伯來到邱隘派出所求助,請民警給他和老伴做了DNA采樣。
臨走時,他說,兒子名叫陳志財,出走時身高只有1.5米,右眉上方、嘴下巴各有3厘米長的疤。期盼好心人提供線索,以圓他尋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