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獨自留在寧波。已經習慣一個人生活的老人身邊突然出現個噓寒問暖的小伙子。這么懂事,就認個干兒子吧!出于信任,老人還把自己40萬元的棺材本都拿給“干兒子”,讓他幫自己理財。結果,沒想到平時“懂事”的干兒子拿了錢卻自己投資去了。
獨居老人遇上“熱情”小伙子
老人姓胡,今年剛滿80歲,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這個干兒子是怎么認的呢?胡阿婆滿臉懊悔:“他本來在銀行工作的,有次我去存款的時候剛好是他提供服務,我一個老太婆也不太懂,比較愛問來問去,他年紀很輕,也沒嫌煩,很耐心地給我解釋,走的時候他給了我張名片說有什么銀行方面的需要可以聯系他。”
就這樣,胡阿婆跟30出頭的李某認識了。
李某非常懂得討好胡阿婆,逢變天和節(jié)假日都會問候她,有時還發(fā)點養(yǎng)生健康小知識給她,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阿婆的關心。一來二去,李某也成了胡阿婆家的???。
每次來胡阿婆家,李某也不空手,常常水果蔬菜的帶點來。胡阿婆讓他不要這么客氣。李某也總笑著說:“沒事,您年紀跟我媽媽也差不多大,在我心中您就像我的媽媽一樣,孝敬下您也是應該的。”這一行話讓胡阿婆熱淚盈眶,當下就認了李某做了干兒子。
干兒子推薦老人買“理財產品”
今年年初,李某又到胡阿婆家。這次,他不僅帶來水果,還帶來了一個能“賺錢”的“好東西”。
李某說,銀行有個理財產品現在很暢銷,利息也高,比起定期存款來好太多。胡阿婆聽著聽著就被說動了,拿出自己大半輩子的積蓄40萬元。
李某又貼心地說:“您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您要是信我的話,把錢交給我,我替你去辦。”就這樣,胡阿婆的40萬給了李某,李某給胡阿婆出具了張借條。
之后幾個月,李某仍然照常與胡阿婆往來,絲毫不見異樣。胡阿婆問起理財的事情,李某也應答如流。事情似乎進行得非常順利。
時間到了不見錢,起訴干兒子
等到李某所說的理財期限到了那天,胡阿婆滿心歡喜給“干兒子”打電話??墒?李某電話經常沒人接,偶爾接通幾次李某只字不提理財的事,只是要求胡阿婆多給段時間,他會把錢還上的。
胡阿婆隱約感到被騙了。8月初,她忍不住去銀行找李某,卻被銀行告知李某早已于3月份辭職了。8月底,已經想不到其他辦法的胡阿婆到法院起訴干兒子。
在法官面前,李某承認當初是以理財為名從胡阿婆那“借”來的錢,自己也是以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迷惑了胡阿婆,那筆錢最終被他用于個人投資。由于證據清楚明了,李某也自認了,昨天,法院判決支持了胡阿婆的請求。
-法官提醒
現如今,人們的理財意識有所提高,市場上各種名目的理財產品也應運而生,但這其中又是良莠不齊,尤其是老年人特別容易成為社會上不法分子的目標。他們針對老年人愛貪點小便宜的特點,采用各種方式接近老年人,取得其信任,最終順利拿到錢款。
老年人在遇到涉及錢財的事情,最好能與子女商量一下再做決定,進行理財時也一定要去專業(yè)的正規(guī)機構按標準程序進行,切莫為了省方便,輕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