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 “湯家橋公交總站怎么被夷為平地了?”這兩天,一些在那里乘車的溫州市民感到很好奇。原來,這塊場地要建湯家橋公交總站綜合體,兼具交通和商業(yè)功能,預定本月28日動工。
我市首個交通綜合體項目
住在周邊的群眾都知道,以前的湯家橋公交總站有點“浪費”。偌大的一塊場地,除了當駕校訓練場和夜間停車,很多時候是閑置的。于是,我市第一個交通綜合體項目被提上日程。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機場路與蒲中路交叉口,占地90余畝,總共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占地28.9畝,主體建筑是一幢25層辦公樓和一幢6層停車樓,總投資約8億元,工期3年。二期工程主要是商住用途,目前尚無準確日程。
市交運集團副總經理黃加坡介紹,該項目是市委組織部掛牌招才項目之一,也是交運場站上蓋物業(yè)第一個開工的項目,建成后兼具交通、商業(yè)和辦公的功能,里面有商場、辦公樓、住宅、停車場、換乘中心等。
停車樓可停放400輛公交車
從項目效果圖上看,高樓采用玻璃幕墻設計,看起來很現代。旁邊的停車樓占地面積更大,連樓頂都停滿了公交車。
湯家橋公交總站綜合體項目部工作人員介紹,6層停車樓可以停放約400輛公交車,占地面積是原場地的一半,停車量卻翻了一倍。除此之外,地下規(guī)劃有兩層的停車場,面積達2.2萬平方米,可以停放1000余輛小型汽車。
黃加坡說,在停車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該停車樓建成后可通過錯峰停車的方式,緩解周邊停車壓力。也就是說,停車樓在夜間作為公交車的停放點,白天可以向市民開放停車,“大概可以停放1000多輛小型汽車。”
將成為綜合換乘樞紐
作為一個交通綜合體,除了停車,換乘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功能。
目前,我市正在申報“公交都市”,全面發(fā)展公共交通成為破解城市擁堵的一項重要舉措。黃加坡介紹說,以后市區(qū)要發(fā)展水上巴士、空中巴士、BRT快速公交,屆時湯家橋公交總站都會設有站點,那里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換乘中心。
他舉了一個例子,市民乘公交或自駕到湯家橋總站之后,可以乘坐水上巴士到市區(qū),也可以乘坐BRT快速公交到市區(qū)。“公共交通多樣化之后,交通綜合體因其完善的交通配套設施和良好的乘車環(huán)境,吸引更多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達到緩解交通擁堵的效果。”
市區(qū)有望建多個交通綜合體
目前,市區(qū)總共有12個場站,包括新南站、新城站、牛山客運中心等,大都處于市中心。其中部分場站配套設施陳舊,功能單一,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
黃加坡說,湯家橋項目拉開了場站建設的新篇章。在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城區(qū),通過場站綜合、立體開發(fā)的模式,有利于節(jié)約土地資源。公交場站與商業(yè)、辦公等功能的復合開發(fā)可吸引大量客流,產生人流的規(guī)模集聚效應,有利于提升場站的土地價值。
據了解,市區(qū)其他場站的建設部分已進入招投標階段,部分還處在前期規(guī)劃階段。
部分公交線路微調
記者了解到,湯家橋公交總站綜合體項目開工前,原先停放在該場地的公交車轉移到萬源路的臨時停車場,部分公交線路也進行了微調。
市交運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原先在湯家橋總站始發(fā)的17路和82路,始發(fā)站點往西挪了50米,52路始發(fā)站則移到了萬源路口。
對市區(qū)公交線路極為熟悉的市民鄧兄龍補充說,原先在湯家橋總站始發(fā)的64路公交也有變化,始發(fā)站移到了會展路城東公交公司那里,有乘坐該線路的市民多加留意。
工作人員表示,隨著工程的進展,可能還有其他公交線路需要調整,屆時會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