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23日訊 “認領”一個交通繁忙的路口,派出自家員工去擔任文明勸導員,勸阻行人的“中國式過馬路”行為。昨天,9家企事業(yè)單位“認領”了市交警二大隊轄區(qū)內的9個路口。據悉,這也是我市第一次通過認領路口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治堵。
為何要推出路口認領?
從3月底開始,市交警二大隊面向社會推出“路口認領活動”。此前,雖然已有駕校學員到路口擔任交通勸導員,但交警坦言,因為這是拿駕照的“必經之路”,部分勸導員的主動性不夠,而且人數也有限,一般一個中隊分到的學員只能安排兩三個路口。通過征集,可以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交通管理工作中來,并通過這種方式,在維持交通秩序的同時,也讓每一名志愿者體驗遵守交規(guī)的重要性。
報名期間,共有十多家企業(yè)報名“認領”。按照就近原則,交警部門最終確定9家企事業(yè)單位“認領”該大隊轄區(qū)內的9個路口。據介紹,這9家企事業(yè)單位勸導志愿者共有3000多名。
勸導員獲贈人身意外保險
各單位的文明勸導員在昨天的晚高峰“走馬上任”。交警表示,文明勸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在所“認領”路口對斑馬線上闖紅燈、亂穿馬路等交通陋習進行文明勸導,并不涉及執(zhí)法問題。
根據交警部門與“認領”單位的工作協(xié)議,“認領”路口的時間為一年。認領期間,認領單位每周至少要進行一次文明勸導,每次一般不少于4人次。文明勸導時間為晚高峰1小時(一般為下午5時至6時,具體時間可根據季節(jié)作適當調整)
協(xié)議中也明確,在文明勸導過程中如果發(fā)生沖突事件,認領單位的帶隊人員要及時通知巡邏執(zhí)勤交警,組織應急處理。
交警介紹,每次上崗前,執(zhí)勤民警會對路口的文明勸導員進行培訓,告訴他們該站在什么位置、各種情況下該怎么處置等。
上崗時,文明勸導員要統(tǒng)一著裝,包括反光背心、黃色的勸導帽,配備哨子和勸導旗等。同時,交警部門聯(lián)系義工團體,為在崗的文明勸導員贈送了人身意外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