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8日訊 溫州樂清柳市鎮(zhèn)長虹村,與著名的中國電器城相距不過兩三百米的一間小屋。當我敲開房門,一個有些發(fā)福的老人站在眼前,他兩邊眼角有幾道向下的深皺十分醒目,除了皮膚松弛的緣故,這在愛笑者臉上比較常見。
“您是目錄大王葉建華嗎?”我問。他有些羞澀地笑了,皺紋從鼻尖向四周蕩漾開去。他將我讓進屋。
“好多年前的事了。”這句話輕得仿佛一聲嘆息。
葉建華坐下來,將目光投向窗口。太陽透過鐵銹斑斑的窗框射進一條金色光帶,落在地上的五金零件、全自動設備和一臺散架的木頭相機上。光帶中煙塵流轉,縹緲如霧,帶著鋼鐵和機油的味道,徐徐下落。
葉建華,1949年生于樂清柳市前街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柳市五金設備拍攝、整理產(chǎn)品目錄,賣給各地供銷人員,發(fā)家致富。1982年,與樂清其他七位個體經(jīng)營者一起,被以投機倒把的罪名判刑,史稱“溫州八大王”。1984年,八大王獲平反,從此以溫州為代表的個體經(jīng)營模式迅速向全國推廣。
這一事件在改革開放35年歷史中有里程碑意義。有經(jīng)濟學家說,溫州模式正是從關押八大王的監(jiān)牢里走出來的。
30年前,做了本柳市電器產(chǎn)品目錄
家里十元一張的鈔票用麻袋裝
1980年前后,柳市出現(xiàn)了很多個體作坊,生產(chǎn)什么的都有。供銷員全國各地跑銷售。但工廠能做什么,客戶需要什么,沒有產(chǎn)品目錄,太不方便。葉建華就幫這些作坊的產(chǎn)品拍照,用拼音字母編號,加上說明,再寫上是哪家作坊生產(chǎn)的,集結成冊印刷。
后來,偷偷從國營、集體企業(yè)里將產(chǎn)品弄出來拍照,也編進這本目錄里。
因此,這本《電器產(chǎn)品樣本》實際成了樂清電器產(chǎn)品大全,又因為它上面還注明了產(chǎn)品生產(chǎn)廠家,因此后來有經(jīng)濟學家認為,這是“阿里巴巴”的草根版。
我問葉建華,哪里來這樣的靈感?他說,為了生活。合法的國營工廠、大集體都沒他的份,只好偷偷做了個相機(鏡頭上海買的)拍照片糊口。
1972年,經(jīng)人介紹,當年23歲的他和22歲的永嘉姑娘周品蓮結婚,第二年生下大兒子。1976年、1979年陸續(xù)有了兩個女兒。生活壓力更大,逼得他去找更多的錢。
“為了生活,我沒辦法呀,我就是想把生活過好點。”這幾乎是葉建華的口頭禪,這似乎也能為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作一個注腳。
那兩年,隨著葉建華的目錄供不應求,全家人的日子確實好了起來。當時賺了多少錢?老葉兩口子總是說記不清楚了。不過,他的大女婿告訴我,十元一張的鈔票,當時是用麻袋裝的。
【私營經(jīng)濟】
1980年12月11日,主賣紐扣的溫州小販章華妹沒有想到,她成了一位歷史性的人物。這一天,章華妹,她從溫州鼓樓工商所領回的營業(yè)執(zhí)照,成為新中國第一份私人工商執(zhí)照,編號為“10101”。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溫州乃至全中國,長期的經(jīng)濟桎梏和單調(diào)被打破,各種小商鋪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因為改革,私營經(jīng)濟開始萌芽并茁壯成長。
1982年被抓,罪名:投機倒把
3歲女兒拉著他衣角哭:“爸爸,回家”
好日子沒持續(xù)多久。1982年,全國打擊經(jīng)濟領域犯罪的政策出臺,溫州被認為是重災區(qū)。很快,工作組派了下來。
那年夏天一個晚上,正給大兒子洗腳的葉建華被帶走,說是去談話,很快被關進一個廢棄倉庫。當時那里辦了個學習班,關了十幾個人,都是所謂的投機倒把分子。
一日三餐都是周品蓮給送去,有一天,兩歲的小女兒鬧騰著非要去看爸爸,當媽的只好帶著去了。沒想到,小家伙拉著爸爸的衣擺嚷嚷“爸爸回家,爸爸回家。”
葉建華至今不會忘記那個場景:妻子在倉庫門外拉孩子走,孩子賴在門邊吵著要拖爸爸回家。
女兒那么小,比他的膝蓋高不了多少。當?shù)男膩y如麻,但看看門口站著的工作組人員,不敢挪步。最后是妻子連拉帶抱將女兒帶走。
學習班關了42天,葉建華被關進看守所。原本覺得自己勞動致富沒什么問題,但手銬銬上的那一刻,他一下懵了。
看守所屋子,只有一個豆腐干大小的窗口,里面黑咕隆咚。葉建華進去的那一刻,看到了十幾個黑暗中白得耀眼的禿頭。
想到當時投機倒把嚴重要被槍斃,葉建華睡不著也吃不下。不過,想想家人,他告訴自己身體不能垮,一點點將粗礪的蝦皮屑拌粥咽下去。
看守所住了30多天,葉建華等人銬上手銬,在柳市小學公開宣判。
周品蓮至今說不清公審那天是怎么走過去的,她說當時整個人都軟了,腳底跌跌絆絆,也沒聽清楚判了多久。
“判三年,緩三年。”一個同去的親戚告訴她。
那幾個月,妻子周品蓮從100斤瘦到了70多斤。她說,這體重至今沒有長回來。
【溫州模式】
1984年4月23日,蒼南縣龍港鎮(zhèn)設立。嗣后,進行探索農(nóng)民集資建設小城鎮(zhèn)改革試點,建成中國第一座農(nóng)民城。5月4日,溫州正式獲批全國首批14個沿海港口開放城市之一。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經(jīng)濟發(fā)展的溫州模式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所謂溫州模式,是指以家庭工業(yè)和專業(yè)化市場的方式發(fā)展非農(nóng)產(chǎn)業(yè),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發(fā)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產(chǎn)規(guī)模、技術含量和運輸成本都較低的商品;大市場是指溫州人在全國建立的市場網(wǎng)絡。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登《溫州三十三萬人從事家庭工業(yè)》的報道,“溫州模式”首次見諸報端,并得到認可。
1984年獲平反,1985年就開了公司
20多年前,他就把兒子送到國外練膽子
1984年,中央下達了保護私營經(jīng)濟的一號文件,八大王案平反。
溫州著名企業(yè)家南存輝曾說過,自己這一代企業(yè)家是踩在“八大王”的肩膀上發(fā)展起來的。如果1984年“八大王”沒有平反,他們也不敢再辦企業(yè)。
不過,葉建華發(fā)現(xiàn),做目錄已經(jīng)沒有多少利潤了。因為他被抓,很多人知道做這個掙錢,都來搶口飯吃。
既然私營經(jīng)濟可以公開搞了,他名正言順地開起了照相館,還打起了其他領域的主意。這時,一個朋友找到他,說想借助他攝影的本事,一起開家廣告公司。廣告公司在當時可是稀罕事兒,葉建華來了興趣。不過,做了半年,因實在沒什么人想做廣告,沒有客戶,公司開不下去了。
這邊廣告公司剛關門,那邊妹夫又來找他,說要合作開家汽車修理廠,這在當時也很罕見,兩人一拍即合??墒牵悄暝缕噷嵲谔?,生意冷清,一年后公司關張。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nèi)出現(xiàn)一股出國潮,后來還就此出了一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溫州人歷來就有行商天下的傳統(tǒng),葉建華不甘人后,決定讓已成年的大兒子出去開開眼界。
溫州有不少商人在海外打拼,葉建華讓兒子到意大利的親友那里打工,又讓他到美國當餐館服務員、當縫紉工。一直過了6年,兒子才回國。
葉建華說,讓兒子出國,一是想讓他找找國外的機會,闖蕩一番;二是也是為了叫他開開眼界,磨礪性情。
1993年,他自己開了一家螺絲廠,現(xiàn)在兒子是他最好的合作者。
他的兩個女兒,一個進入郵電系統(tǒng),一個在銀行工作。
【溫州精神】
1987年9月16日,國務院批準溫州市為全國首批13個農(nóng)村改革試驗區(qū)之一。9月21日,《溫州市利率改革試行方案》實施,溫州市成為全國首個進行利率改革的試點城市。
1988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國務院研究室派員來溫調(diào)查,認為“溫州模式”不是資本主義。
1992年10月13日,溫州市首次總結、概括了“溫州精神”為:“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求發(fā)展、自強不息”。
2005年起跟風炒樓,賺過,也被套過
如今自學機械自動化,自己設計設備
1989年2月15日,北京首次公開出售商品房,揭開了住房商品化的大幕。
2000年左右,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財富積累,溫州民間積累了雄厚的資本。他們選擇了房子。先是促使溫州市區(qū)房價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繼而在上海、杭州、北京、青島、重慶、沈陽等地樓市砸下幾百億資金,所過之處房價無不暴漲。有人統(tǒng)計,溫州市區(qū)及樂清、永嘉等縣約有8萬人在炒房。
這其中自然不能少了葉建華。
大女婿說,老兩口不僅在溫州本地買賣房子,還去杭州、昆明等地買房子。2005年買進,隔兩年賣出,一倍的利潤還是有的。他記得有一套房子買來是4500元每平米,賣掉是10000多元每平米,“不過他這個人很低調(diào),這個不肯說的。”
柳市鎮(zhèn)一位與葉建華相熟的工作人員也說,老葉置下了很多房子,但自己住的還是20年前的老房。
不過一問到房子,葉建華立刻表示自己是小打小鬧,跟風而已,沒賺多少錢,反倒是現(xiàn)在被套牢了。
2005年以來,中國制造業(yè)人力成本不斷提高,民營企業(yè)利潤漸降。
葉建華開始鼓搗機械,搞技術創(chuàng)新。他自己買來機械自動化、程序編輯等書籍,在家里看。2009年,還考出了助理工程師的證書。
2007年,他把螺絲廠的六臺大機器,改造成全自動的,本來兩個工人伺候一臺機器,現(xiàn)在一個人伺候一臺就夠了,這可就省下了一大筆薪水。
現(xiàn)在,他又推出了新產(chǎn)品——一臺可以自動安裝打火機的機器。
只見他將機器一開動,底下一個輪盤帶著大零件轉動起來,上面一個機械臂,像小雞啄米一樣將一個個小零件安到大零件上。
葉建華說,他自制的設備已試驗了一段時間,沒有問題,他想復制一批,然后去寧波開一個工廠。
我告訴他,這幾年我省一直力推技術創(chuàng)新,以此帶動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他又走到了前頭。
“沒辦法呀,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本地工人招不到,外地工人也快請不起了。不搞自動化,我靠什么吃飯啊?”葉建華兩手一攤,眼角的笑紋頓時明晰起來。
這個60多歲的溫州人,遠遠沒有老。
【溫州金改】
2002年12月20日,經(jīng)浙江省委、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溫州市成為全國唯一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qū),金融改革全面啟動,溫州再次走到全國的前面。
到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97次常務會議批準設立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
8月8日,溫州金融改革廣場開業(yè)。這里將打造成為溫州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和培育地方區(qū)域性資本市場的綜合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