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吉縣梅溪鎮(zhèn)一些地方積水達1米多,吃和用的物品還得依靠外運。 (記者 邵全海 攝)
浙江在線10月11日訊 昨天一大早,焦美琴就來到街道辦公室報到:登記下被淹居民的信息;給受災的居民發(fā)放棉被……看起來凌亂而瑣碎。但這是兩天來焦美琴最主要的工作。
而因為前兩天跑得太急,喊得太猛,現(xiàn)在她走起路來,雙腿還有些發(fā)酸,說起話來,聲音仍帶著沙啞。
10月8日凌晨,西苕溪上的武康橋新堤壩潰壩,焦美琴和一位街道干部,手持銅鑼,邊跑邊敲邊喊,叫醒了睡夢中的居民,使得大家逃過一劫。
而她只是安吉梅溪鎮(zhèn)白云街道一個普通居民。
自愿社區(qū)值班
凌晨接到潰壩消息
梅溪鎮(zhèn)位于西苕溪安吉段的最下游,上游河道的水都要從這里排出。臺風“菲特”帶來了持續(xù)強降雨,10月8日,西苕溪梅溪鎮(zhèn)達歷史最高水位9.21米。
昨天,我們趕到梅溪鎮(zhèn)時,洪水已經(jīng)退去,只有部分路段還留有積水,以及大水過后堆積的垃圾??粗呀?jīng)略顯平靜的街道,很難想象兩天前大水泛濫時的兇險。
在大水來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10月7日,焦美琴正待在白云社區(qū),陪著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沈淵值班。焦美琴是自愿來的。當天晚上,焦美琴知道這幾天雨水大,想著沈淵一個人在社區(qū)不放心,就過來和她作個伴。
凌晨零點左右,沈淵接到一個電話,是家住武康橋新堤壩附近的余婷打來的。余婷在電話里說,她家里進水了,已經(jīng)有快一米高,更可怕的是,她聽到堤壩對面有嘩啦啦的水聲,越來越大,感覺像是“倒斗”了。(也就是潰壩,當?shù)厝税训虊畏Q作斗。)
“我想很多人可能睡著了,怕出大事,就趕快給社區(qū)里通報。”正是余婷這個電話給焦美琴她們爭取了時間。“我當時已經(jīng)迷迷糊糊了,一聽這個,人打了個機靈,瞌睡全沒了。”焦美琴和沈淵沖出社區(qū)辦公室的時候,院子里已經(jīng)能夠隱約聽到水流聲。
一口銅鑼一路狂奔
她叫醒了六十多戶居民
大半夜的,大部分居民都在睡覺,要趕快通知大家!怎么把大家喊醒?焦美琴突然想起隔壁辦公室里有一口銅鑼,那本來是社區(qū)禮儀隊的樂器,現(xiàn)在可以派上新用場了。
焦美琴和沈淵奔跑著沖向最近的小學弄,邊跑邊敲邊喊,把能用的勁都用出來了。“倒斗了!發(fā)水了!快起床!”看起來有些瘦弱的焦美琴都不知道自己當時哪來那么大的力氣,“手上那根木棍被我敲斷了好幾次,斷一截我就重新?lián)炱饋碓偾谩?rdquo;
小學弄、油車弄、白云路、油局弄……焦美琴兩人一路跑過去,大概是用力過猛,到最后,焦美琴只能彎著腰小步往前奔跑。
這個時候,水已經(jīng)漫了過來,漲勢迅猛。“最后到油局弄時,水已經(jīng)漲到腰部了。”水勢越來越大,焦美琴開始慌了,“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水啊,我真是擔心被沖跑了怎么辦。”她拿著鑼,避開水深處,繼續(xù)往弄堂里走,“到最后,我們開始挨家挨戶敲門,總覺得敲鑼使不上勁了,‘哐哐哐’,一直把屋里的人敲醒。”
從凌晨零點到將近兩點,六十多戶還在熟睡的人就是被他們這么敲醒的。
“我被叫醒的時候,水已經(jīng)淹過了一樓。”家住橫街的蔣先生說,“再晚會兒就要被沖走了。”
后記
城市內(nèi)澇,交通中斷,救援告急……狂風暴雨的肆虐,讓我們感受到了天災的無情。
一口銅鑼,一路狂奔,安吉梅溪鎮(zhèn)白云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焦美琴救下了60多戶睡夢中的居民。
在風雨交加中又有多少類似這樣的溫暖故事正在我們身邊上演。
“能幫一把是一把。”這就是像焦美琴這樣的普通居民的樸素想法,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汪洋中,那些自發(fā)的互助、互救與守望更讓我們看到危難時民眾自覺意識的成長。
因為有愛,風雨中少了獨行者。
在這樣一個臺風肆虐的時節(jié),有什么比這更能撫慰人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