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華浦江縣浦南街道石埠頭村的菁華電商培訓教室內,鍵盤的敲打聲和鼠標的點擊聲抑揚頓挫,一派熱鬧景象。來自四面八方的求學者聚集在此,學習一技之長。90后崔金峰來自浦江黃宅鎮(zhèn)鐘村,兩周來,他幾乎每天來回一個小時,到這里學習美工軟件。“學成后,自己也想開家網店,做電商。”
電商,這個如今炙手可熱的產業(yè)在石埠頭村發(fā)展起來,也就是這四五年的事。因為電商的發(fā)展,該村集體資產由2013年的10萬元增長至2018年的2億元,農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5000元增長至3.5萬元。這兩項數據“神話”,不斷吸引著各地的“學徒”前來取經。
石埠頭村歷史上曾是浦陽江上游的一個河埠碼頭,號稱“浦陽江第一埠”。早在明朝時期就商賈云集。但近代隨著水路交通衰落,石埠頭村也陷入沉寂。村莊發(fā)展明顯落后,守著破舊的房子過著窮日子。
2013年,借勢“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石埠頭村頂住壓力,完成了農房改造工作。一年時間,一棟棟披著紅色外衣的小樓房,干凈整潔,煥然一新。
“新樓房建起來后,如果沒有產業(yè)進入,這么多房子就只能閑置。閑置,就意味著沒收入。” 在石埠頭村村支書黃惟善看來,強村就要富民。為此,石埠頭村瞄準了電子商務這片藍海。他說服村民,將新農村建設和電子商務發(fā)展合二為一,把村里農房的改造建立在一種新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上,全村規(guī)劃建成了集就業(yè)、培訓、運營、倉儲、物流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農村電商基地——“江南網商園”。
石埠頭村村民黃飛英,2015年之前一直住在浦江城區(qū)從事服裝貿易生意,眼瞅著村莊環(huán)境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還開起了網商園,就萌生了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
“可錢都花在建新房子上了,哪有這么多錢再創(chuàng)業(yè)啊?”正當黃飛英一籌莫展時,“網創(chuàng)貸”幫了她的大忙。
為了讓更多的有志青年從事電子商務,石埠頭村與浦江農商行合作,推出了一個低利率免擔保的信貸產品,鼓勵村民融入全村的電商氛圍。“一下子給我放了30萬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有了資金,黃飛英的江南一埠土特產店順利發(fā)展,短短2年間,網店銷售額就突破了200萬元大關。筆者了解到,包括石埠頭村在內,浦江農商行給全縣200戶農戶辦出“網創(chuàng)貸”5700多萬元。
此外,園區(qū)建好后,村里打出了一年免租金、兩年租金減半的廣告,大力吸引電子商務公司入駐石埠頭村。占地4萬多平方米的江南網商園,開園的數月內簽約網商便達到152家,就業(yè)人數達1000余人。2016年網銷額達8億元左右,2017年網銷額更達到9.1億元。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