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松陽縣新興鎮(zhèn)上安村有這樣一個家庭,丈夫趙金龍、妻子周玉英和兩個女兒,隨他們一同生活的還有周玉英的前夫、一級身殘的劉豪瑾。這樣的家庭不多見,像周玉英這樣有情有意的妻子更是不多見,深得鄉(xiāng)鄰贊譽。
早年劉豪瑾在當?shù)厥切∮忻麣獾哪窘?,盡管家庭不是很富裕,但生活也過得幸福美滿。
2000年,不幸突然降臨到31歲劉豪瑾的身上。那天,他早早地來到古市土管所建筑工地幫忙釘木板。當他腳踩到一塊不結實的木板時,木板突然斷裂,他整個人從三樓墜落到一樓。經(jīng)送往麗水醫(yī)院搶救,命雖然保住了,可肚臍以下身子喪失知覺,成了一級殘廢。
治療不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想到自己的不幸連累了家人,劉家瑾徹底崩潰了,曾經(jīng)有過三次輕生的舉動。如今能堅強有尊嚴地生活著全靠他的前妻周玉英。家里出事那年,她才27歲,女兒5歲。家庭的突發(fā)變故,猶如晴天霹靂,她不但要承擔家里的全部農(nóng)活,撫養(yǎng)幼小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照顧好丈夫。劉家瑾殘疾后,小便用的是導尿管,大便要她幫忙用工具挖,每次戴著口罩,看著那些污物,翻江倒海般的反胃,身心倍受煎熬。
每當夜深人靜,周玉英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白天在丈夫和孩子面前強裝笑臉。因為丈夫自卑,多次想了結自己的生命,孩子小,不能給女兒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周玉英覺得只有自己堅強,家里的天才不會塌。
為了維系這個破碎的家庭,周玉英最難承受的是心理上的壓力。債務、鄰里的議論、自己父母、家人勸說改嫁,丈夫又心灰意冷,吵著離婚。周玉英覺得自己改嫁這個家就散了,丈夫的日子就沒法過了,不能只考慮自己而丟下丈夫不管。周玉英鼓勵丈夫說:“只要我有飯吃,絕不讓你餓肚子!”就這樣,這個堅強的女人,用她那顆善良的心撐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其實,劉豪瑾能有今天,在他的身后還站著一位兄弟般的好男人,他就是周玉英現(xiàn)任丈夫趙金龍。今年42歲的趙金龍是安徽人。十一年前,他只身一人從老家到上安打工學制茶手藝,工余與村里人閑談中,了解到劉豪瑾一家的不幸,內(nèi)心既同情又佩服周玉英的為人,有心同她一起分擔這個家庭重擔。經(jīng)好心人的介紹和撮合,他們開始交往。劉豪瑾覺得這個比自己小6歲的外地人人品不錯,是妻子今后的依靠。他再次動員妻子與自己離婚,跟趙金龍生活。看著家里的現(xiàn)狀,聽著丈夫苦心婆心的勸說,周玉英最終答應了。她對趙金龍只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離婚后同他結婚必須住在前夫家里,倆人共同承擔照顧前夫,撫養(yǎng)她與前夫所生的女兒的任務,這位安徽的大小伙答應了。
當趙金龍把這一決定告知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時,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他們覺得,一個未婚的男人娶一個家庭負擔這么重,又是離了婚的女人,堅決不同意這樁婚姻。但經(jīng)不住趙金龍的再三勸說,家人只好同意了。
2006年5月,劉豪瑾與周玉英離婚。6月,趙金龍以入贅的形式與周玉英結婚,與劉豪瑾住在一起,一個特殊的重組家庭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
結婚后,趙金龍與妻子一道悉心照顧劉豪瑾,撫養(yǎng)他的女兒。每天洗臉水送到床頭,一天擦三次身子,將劉豪瑾打理得干干凈凈。由于劉豪瑾基本是臥床,吃飯時就把飯菜端到劉豪瑾床前茶幾上,三人聚在一起用餐,讓劉豪瑾感受家的溫暖。趙金龍對待劉豪瑾比親兄弟還親,去年在遂昌人民醫(yī)院治療褥瘡的三個多月,他跑前跑后,問寒問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每年劉豪瑾都要多次到醫(yī)院治療褥瘡,醫(yī)藥費就要上萬元,也都是趙金龍夫婦支付。
十七年過去了,在趙金龍、周玉英的悉心關心照顧下,劉豪瑾走出了自卑陰影,有了自信,有了笑容。如今,他就讀于舟山海洋職業(yè)學院的女兒今年就要畢業(yè),周玉英與趙金龍的女兒已讀小學三年級。趙金龍從事茶葉加工,還清了原先家里債務,建了新房,生活一天天好轉。
這個特殊的家庭有著感人的故事。好妻子,不離不棄詮釋愛與情;好男兒,頂天立地盡顯情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