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wǎng)訊(記者 殷學兵)7月16日上午,北安門社區(qū)聯(lián)合南京博物院社服部,組織轄區(qū)內的孩子們開展了“文物的新裝”珍珠粘土畫活動。
在南京博物院展廳里,有許多可愛的動物文物,比如憨憨的牛形燈、萌萌的兕形觥等。當天的活動中,孩子們首先跟隨南京博物院的劉香老師,參觀一款文物——錯銀銅牛燈。劉香老師告訴孩子們,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3部分組裝而成,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的黃牛。牛腹中空,背負圓形燈盤,燈盤一側設置扁平把手,便于轉動燈盤,盤上飾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其中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蓋頂之上均勻彎曲的煙管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當燈火點燃時,所產生的煙塵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從而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新。
“這個‘錯銀銅牛燈’可謂是一盞環(huán)保燈啊。”劉香老師說。
聽完錯銀銅牛燈的故事,孩子們跟隨劉香老師,一起動手當了一回小小設計師,大家用珍珠粘土在錯銀銅牛燈模板上填色,為銅牛燈穿上新裝,制作出自己心中的五彩銅牛燈。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