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出臺方案部署綜合樞紐、運輸通道、區(qū)域交通、運輸服務、智慧綠色“提檔升級”——
綜合交通能級提升確定“路線圖”
為進一步提升安徽省綜合交通發(fā)展能級,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安徽省綜合交通發(fā)展能級提升行動方案》。
根據行動方案,安徽省將實施綜合交通發(fā)展能級提升“五大行動”。
一是實施綜合樞紐提能級專項行動。重點是打造聯動支撐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構建開放融合的機場群,建設協(xié)同高效的港口群,大力發(fā)展低空經濟和樞紐經濟。
在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方面,安徽省將實施合肥國際樞紐建設工程,推進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規(guī)劃建設合肥國際港務區(qū),提升合肥樞紐國際服務功能;實施蕪湖樞紐能級提升工程,建設蕪湖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支持蕪宣機場打造上海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副中心。實施蚌埠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工程,構建“米字型”對外聯系通道和空鐵港聯運綜合樞紐。積極培育阜陽、安慶、黃山等市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在構建開放融合的機場群方面,到2027年,安徽省力爭形成“一樞八支多點”機場格局,運營全貨機航線20條以上,機場客貨保障能力分別達到5400萬人次/年和42萬噸/年,通用機場達到20個。
在建設協(xié)同高效的港口群方面,到2027年,安徽省力爭新增萬噸級泊位30個以上、千噸級泊位100個以上,港口集裝箱設計通過能力達320萬標箱/年。
二是實施運輸通道提能級專項行動。重點是完善暢達全國的綜合運輸通道,構建一體銜接的軌道交通網,完善廣覆深達的干線公路網,建設通江達海的干線航道網和暢通物流樞紐聯系通道。
到2027年,安徽省高速鐵路將達3600公里,覆蓋80%以上的縣;安徽境內國家高速公路總體貫通,主通道基本實現八車道通行,高速公路達7500公里,縣通雙高速比例達90%;一級公路達8500公里,普通省道二級以上占比達65%以上;四級以上干線航道達2400公里,縣級通達率近70%。
三是實施區(qū)域交通提能級專項行動。重點是深度融入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強化中部地區(qū)大通道聯通格局,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密擴容皖北地區(qū)交通網絡和完善大黃山“快進慢游”交通體系。
圍繞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西翼門戶定位,安徽省將加強皖滬機場合作,主動對接上?!拔鍌€中心”建設。深化滬蘇皖長江沿線港航合作,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實施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建設工程,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航道上的長三角,到2027年,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干線航道省際接口分別達18個、22個、9個以上,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基本實現等高對接,服務支撐共建省際毗鄰地區(qū)協(xié)同發(fā)展帶。
安徽省將實施皖北地區(qū)交通網絡加密擴容工程,推進徐宿高速、淮宿蚌鐵路等項目建設,實施蚌埠等船閘擴能升級,建成亳州、蚌埠機場,適時建設宿州機場。加強市到縣、縣到鄉(xiāng)鎮(zhèn)干線公路建設,著力提升公路網覆蓋水平。提升淮河支流航道等級,支持阜陽打造江淮干線航運樞紐。
四是實施運輸服務提能級專項行動。重點是建設站城一體的綜合樞紐場站,推動貨物多式聯運發(fā)展,優(yōu)化調整運輸結構,構建城鄉(xiāng)交通融合發(fā)展新格局。
到2027年,安徽省新建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距離控制在300米以內、至中心城區(qū)半小時可達率超過90%,新建綜合貨運樞紐多式聯運換裝1小時完成率超過90%;實現鐵路專用線全面通達沿江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力爭運行“五定”班輪集裝箱航線10條以上,鐵路、水路貨運周轉量較2023年分別增長7%、15%;基本實現建制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全覆蓋,農村公路發(fā)展總體水平持續(xù)保持全國前列。
五是實施智慧綠色提能級專項行動。重點是完善交通運輸創(chuàng)新平臺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加快智慧交通技術應用,提升行業(yè)治理能力。
安徽省將依托部省級重點科研平臺,加強制約行業(yè)發(fā)展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發(fā),推進產業(yè)化發(fā)展。積極創(chuàng)建部省級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載體。到2027年,部省級科創(chuàng)平臺達15個。
省交通運輸廳表示,該行動方案注重全局性、開放性、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四大特點。近年來,安徽省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完善,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轉變,正在向“適度超前”邁進。安徽省交通運輸部門將有力貫徹落實行動方案,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交通投融資模式,健全新型交通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實施傳統(tǒng)交通設施數字化改造,以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交通運輸現代化發(fā)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繼續(xù)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