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始豐湖:治水治出的美麗河湖
夜幕降臨,燈束組成一道道炫麗的水柱,流光溢彩,臺州市始豐湖公園和合廣場音樂噴泉光影水幕秀總能吸引人們駐足。
始豐湖公園位于天臺縣赤城、始豐、福溪三個街道的交匯處,橫跨始豐溪兩岸。整個公園因溪而建,湖光城色、綠地橋梁景觀,盡在畫中。始豐湖,已經從最初的水利工程轉變?yōu)楝F(xiàn)代市民迫切需要的“城市客廳”“城市金名片”。
源于小流域綜合治理
始豐湖公園源于始豐溪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近年來,天臺縣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城鎮(zhèn)綜合治理過程中把河道治理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緊密銜接在一起,分區(qū)域特色治理,在重點區(qū)段內注重特色挖掘。
在始豐溪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當時就有人提議,有這樣的天然基礎,就應該充分利用,以始豐溪為主脈,以水南香樟林和松樹林為基礎,拓溪成湖,打造始豐湖公園,建設一個生態(tài)原味的“城市客廳”。
2013年10月,始豐溪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項目獲得立項批復。概算投資14.09億元的始豐湖公園,成為該規(guī)劃城市景觀項目的“一號工程”。
“天臺的治水成果在這里得到完美展現(xiàn)。”始豐湖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謝雅敏說,打造“湖之美境、文之意境、城之和境、人之心境”是建設始豐湖的首要目標。
但是“城市客廳”工程進度并不順利,環(huán)湖道路成了“斷頭路”,始豐湖玉湖區(qū)塊,涉及征遷對象60戶,到2016年底仍有40戶難以協(xié)調。
為了打通環(huán)湖道路,征遷人員進駐玉湖村,挨家挨戶溝通,還準備了貨幣補償、產權轉換等四套置換方式。
經過20多天的溝通協(xié)調,玉湖區(qū)塊40戶村民終于簽下征遷協(xié)議。
“環(huán)境改善能帶來更有品質的生活。”謝雅敏說,城市建設卓有成效,環(huán)境產生變化,市民的幸福感隨之提升,他們也會更加支持城市建設,這就是雙贏。
生態(tài)為基,樂居為本
溪流自然亂石駁岸、遵循自然彎曲的地理特征,營造出波浪起伏的效果;臨水的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繁茂蔥郁;溪邊輔以金絲垂柳和大葉女貞混植。
這些生態(tài)綠化建在公園的河流兩岸,將水系、堤岸、綠化連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謝雅敏介紹,通過林水組合,溪流內外的生物多樣性水平提高,增強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也促進溪岸喬木、花草成長,改善地區(qū)環(huán)境,提高空氣質量。
始豐湖公園還采用了格賓擋墻。由六邊形金屬網(wǎng)內填充塊石或卵石的格賓石籠擋墻,抗沖刷能力強、自透水性、整體性強、抗風浪性強,水、氣貫通交流,被稱為會呼吸的墻。
這是生態(tài)基,也是種植基。魚蝦可在石縫中生存,不僅護岸,還能保留灘地原生態(tài)多年生態(tài)林,提高河道自凈能力,實現(xiàn)河道的生態(tài)自然修復和良性發(fā)展。
始豐湖公園設計作為城市園林綠化來打造,不但是一種自然景觀、生態(tài)風貌,更是一種文化景象。
2017年,始豐溪綠道獲評第一屆“浙江最美綠道”稱號。2018年1月,消失120多年的古橋建造技藝在始豐湖公園重生。
興公橋、太白橋、霞客橋……始豐湖長堤上,三座造型不凡的石拱橋,紀念著三位在天臺留下文化印記的古人。
這三座橋特邀中國古橋研究委員會委員夏祖照設計,并參與管理和技術指導。所用的石料都是天臺后岸村的古巖宕所產。
夏祖照曾表示,三座橋吸收了杭嘉湖平原的古橋元素,傳承天臺山傳統(tǒng)造橋技藝,屬于造仿古橋的典范,這也為天臺傳承傳統(tǒng)造橋技藝提供了實例依據(jù)。
到了傍晚,飯后散步的人們沿長堤前行,一座座高樓,一棵棵大樹,在燈光的照射下,倒映湖間,美輪美奐。
這就是始豐湖,幸福河湖。